校园的绿化面积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教学内容: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 p26-27
二、教材简析:
教材在内容呈现上突出了两个部分:一是“综合应用”部分,主要是让学生感受计算不规则平面图形面积的必要性。二是“综合实践”部分,主要是让学生体验在解决生活中相关实际问题的可操作性。前者重在向学生渗透数学的转化思想,进而探寻解决不规则平面图形面积计算的思路和方法。后者重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分组合作的意识,进而提高学生应对、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本节课的重点应该放在综合实践部分。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综合应用学过的面积公式计算一些稍复杂的图形面积,并通过在校园中进行一些实际的测量和计算,提高学生综合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初步掌握割、补等数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价值。
四、教学重点、难点
1、使学生能综合应用学过的面积公式计算一些稍复杂的图形面积
2、掌握割、补等数学方法解决数学实际问题,选择合适方法测量一些数据。
五、教学准备
卷尺、计算器、方格纸、调查表、作业纸
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情境
1、师谈话:同学们,知道这是哪里吗?(ppt出示学校照片)
我们学校虽然不大,但是绿意盎然,生机勃勃,今天我们就一起研究校园的绿化面积。(出示课题:校园的绿化面积)
【设计说明:通过出示同学们熟悉的校园,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能从生活周围及时发现数学问题,还能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激发学生美化校园的热情。】
二、画画算算,体会转化思想
1、谈话:刘老师对我们的学校不太熟悉,不过有同学给老师提供了这张平面图,有了这张平面图就方便多了,(ppt出示)在这张图中有哪些我们已经学过的平面图形?
生答:有操场、主席台......这些图形都是长方形。正门是正方形。
2、追问:你会求这个跑道的面积吗?谁来口答?(ppt出示跑道数据)
3、这个正门的面积呢?(出示ppt跑道数据)
4、总结:这都是我们以前学过的规则图形。
【设计说明:出示校园的平面图,通过计算这些平面图形的面积,复习已经学过的简单图形,唤起学生的旧知,为学(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5、那这个花圃的的面积你会求吗?(ppt单独出现花圃图)
请同学们拿出作业纸,开动你的脑筋先画一画,再写一写。
(设计说明:学生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上,初步感知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为进一步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做好铺垫。目的在于揭示课题实质,向学生初步渗透平面图形由不规则到规则的转化思想。再让学生亲自动手,通过对不规则平面图形的合理划分,进而发现转化的方法,从中体验探究成功的喜悦,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谁上台来给大家介绍下?指导:你是把这个图形分成了什么样的图形?
问:还有其他方法吗?
预设:四种方法
生A:可以看成由二个长方形。
生B:可以看成从一个长方形里去掉一个小长方形。
生C:可以看成由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合成的。
生D:可以看成由二个梯形。
(设计说明:学生之间互相交流转化过程中的不同思路和方法,进而体验平面图形转化方法的多样化,拓展学生的思维。学生对已发现的方法进行比较,通过比较,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平面图形在不同转化方法下的不同解题方法。)
6、问:你能把这几种方法分分类吗?他们有共同点?谁能用最简洁的语言总结出来。(ppt出示所有的方法)(生分割补上一块再挖掉)
预设:如果不出现
问:这种方法你能看懂吗?谁来说一说?(ppt出示未提到的方法)
7、小结:我们割补的目的都是把不规则图形转化成规则图形,把复杂图形的面积转化成简单的图形。 转化
(板书:不规则-规则 )
(设计说明: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把这些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发现方法内在的联系,并且了解不管是割还是补都是把不规则图形进行转化,转化的思想进一步清晰。)
8、刘老师的学校里还有这样形状的两块花圃,它的面积怎么求呢?你敢挑战吗?现在小组里说一说你的方法。
9、汇报:你是怎么想的?请你上台来指一指再说一说。(指明同学介绍方法,完善说法:把这个图形分成什么和什么,师问:这时候它的哪条边是多长?)
设计说明:在练习巩固中进一步掌握转化的思想,完善学生的语言表达,体会转化思想在求不规则图形中的实际应用价值。
三、教学反思
本课是第二单元学完后安排的一次实践与综合运用,主要让学生综合运用学过的面积公式计算一些稍复杂的面积图形,并在校园中进行一些实际的测量和计算,以提高学生综合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本节实践活动课的设计紧密联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引导探索不同途径的解题策略,使所学的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只是得到了升华。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集体合作,为他们提供思维摩擦与碰撞的环境,有利于其思维的活跃。
2、通过学生动手测量,使学生从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感和探求知识的欲望,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竞争的心理,树立了学习的自信心。
3、通过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亲身体验,并在此基础上挖掘了活动内容中的开放因素,让学生自主设计形状各异的花圃,并计算面积,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提供了条件。
只有在数学实践活动课中强调从学生身边的行为,自身活动出发,激发学生对活动的参与热情和学习兴趣,才能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的数学,实现数学的应用价值,对学生而言,是一次很好的绿色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