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爱你啊,中国》教学设计
武进区潘家小学 唐群益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绿线中的1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反复吟诵诗句,感受诗歌的句式特点,并能仿照诗的第二至六节写一到两节。
4、通过理解诗歌内容和吟诵诗句,激发并丰厚学生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
通过有感情朗读,逐层次理解重点字词,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对祖国真挚而强烈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
感受诗歌的句式特点,并能仿照诗歌的第二至六节续写一到两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小黑板)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理解课题
1、歌曲导入:播放《爱我中华》,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我们的祖国有960万平方公里的辽阔土地,是一个具有5000年文明史,56个和睦友爱的兄弟民族,地大物博的伟大国家,作为中国人,我们怎能不热爱她呢?
2、板书课题(1、我们爱你啊,中国),齐读课题。
3、解题:
(1)课题中的“爱”有什么含义?
(对祖国的眷念,为祖国骄傲、自豪)
(2)为什么把“中国”置于课题的末尾?
(强调、突出诗歌抒情的对象。)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词和不理解的词句,利用工具书先在小组内交流理解。
2、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生词,朗读,识记。
(2)、提出不理解的生字,作记号。
(3)、指名分节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要求读通顺。
3、自由朗读全诗,想想课文讲述了祖国的哪些可爱之处?
(幅员辽阔、山河壮丽、物产丰富、文化灿烂、民族伟大、奋发开拓)
三、细读课文、把握要点
1、学习第一部分(第一节),思考:
(1)师范读第一节。这节突出了祖国的什么特点?(幅员辽阔)
(2)这一节是从什么角度写祖国幅员辽阔的?(时空、季节)
(3)“啊,我们爱你,中国!”这句诗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点题,总领全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是全诗的主旋律)
(4)指导有感情朗读第一节。
2、精读课文第二部分(二至六节)
(播放风景画面)
(一)指名朗读第二节。
(1)思考:第二节从什么角度赞美祖国?(祖国山河的雄浑壮丽)
(2)为什么只选择桂林山水、杭州西湖、黄山、庐山、长江、黄河来赞美?(具有代表性,举世闻名)
(3)除了诗里写的,你还知道哪些祖国的风景名胜?
祖国有如此大好的河山,我们应该怎样来对待他们呢?
(二)默读第三节。
(1)思考:与第二节相比,这节从什么角度赞美祖国?(物产丰富)
(2)理解:醇美、光洁绚丽、巧夺天工
(3)有感情地朗读。
(三)朗读第四节。
(1)简介:傣家竹楼、布达拉宫、吐鲁番、戈壁滩。
(2)理解:巍峨、世界屋脊
(3)第四节从什么角度赞美祖国?(民族风情、物产)
(四)有感情地朗读第五节。
(1)第五节从什么角度来赞美祖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2)介绍战国编钟。
(3)指导朗读。
(五)自读第六节。
(1)理解:“松树的伟岸、梅花的高洁,博大的胸怀、恢弘的气魄。”
(2)这些词语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什么精神?(坚强不屈、纯洁高尚、胸襟博大、气魄恢宏)
(3)你能不能举个例子说说这些民族精神。
(六)小结。
(1)齐读第2~6小节,尝试背诵。
(2)学习第2~6节的写法:五节诗内容各有侧重,都以“我们爱你——”领起,分别从壮丽山河、丰富物产、民族风情、历史新篇、民族精神方面,赞美祖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3、学习第三部分(第七节)
1、轻声朗读第七节,说说我们“骄傲、自豪”什么?
(为祖国壮丽的山河、丰富的物产、多样的民族性、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
(2)“奋发、开拓”说的是什么?
(永不满足,锐意进取,建设更加美丽富饶的祖国)
2、理解“我们爱你啊,中国”在全诗中的作用。
(总结全诗、呼应开头、升华主题)
3、有感情朗读第七节。
四、总结全文,练习仿写
1、指名朗读课文,体会祖国的博大辽阔、美丽富饶、悠久历史及辉煌成就。
2、请仿照诗的第二至六节写一到两节,抒发自己对祖国的爱。
3、采用各种方法练习背诵。
五、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进行班级诗歌朗诵比赛。
板书设计:
幅员辽阔
山河壮丽
1、我们爱你啊,中国 物产丰富
文化灿烂
民族伟大
奋发开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