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生命离不开水
武进区潘家小学 翁惠琴
一、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1)学会提取植物体内的水。
(2)初步学会安装“观察小草喝水”的装置。
2.知识与技能:
(1)知道水是动物、植物和人体的组成部分,它在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
(2)了解常见食物中的含水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水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分组实验用的大试管、植物油、纱布、水果刀、小烧杯、记录纸。
2.学生准备:搜集有关生命离不开水的资料;蔬菜、水果、鸡蛋等食物;橡皮泥、小尺、彩笔等。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朗读小诗:“因为有你,小草变得嫩绿;因为有你,鱼儿游得欢畅;因为有你,地球才这样美丽。”
2.学生猜这首诗是赞美谁的?为什么呢?
3.揭单元题:“生命之源——水”
(二)自主学习:
1.生命离不开水。
(1)师生讨论:水有些什么用途?
(2)引导学生认识动物、植物和人都离不开水。
2.哪些地方有水。
(1)师生讨论:哪些地方有水?
(2)认识植物体内有水。
(3)学生想办法把带来的植物体内的水挤出来,看看它们含有多少水?比一比,谁想的办法好。比如手挤、刀拍、捣碎、压汁机等等。
(4)让学生感受植物体内有水。
(5)让学生比较哪种植物体内含的水多?哪种植物体内含的水少?
(6)我们在吃食物时也补充了大量的水。还补充了大量的维生素等等营养。
(7)注意事项:注意安全。小刀不要伤着手、损坏桌子等。
3.比较人体及各种食物中的含水量。
(1)学生新闻记者P24上的内容并完成书上的作业。
4.观察小草每天“喝”多少水?
(1)生阅读P24下的实验内容。
(2)按照要求完成该项实验。
(3)把实验结果记在P78的表格中。
(三)课后作业:
课后观察比较哪些动植物体的含有水分多?哪些含有的水分少?
课时练习--生命离不开水
一、填空题:
1.(水)是动植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几乎在所有的生命活动中都发挥着必不可少的作用。
2.我们能保持正常体温多亏了(水)。
3.生命离不开水,水就像(母亲的乳汁)一样,哺育着地球上所有的生命。
4.一般情况下,如果连续(5天)不喝水,人的生命就会受到威胁。
5.动植物的(生长繁殖)、(家庭生活)、(工业生产)、(农业灌溉)、(交通运输)、(水力发电)等都要用到水。
6.挖小草做实验时尽量不要(伤到小草的根)。
7.我们可把西红柿里面的(水)挤出来,称一称重量,就能知道它含有多少(水)。
8.一般情况下,人体(65%)是水,一个鸡蛋中含有(76%)的水,一条鱼(85%)是水,蔬菜中(90%)是水。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
1.水是生命的源泉。………………………………………………… ( √ )
2.最初的生命是在水中诞生的。…………………………………… ( √ )
3.人类的生活不能离开水。………………………………………… ( √ )
4.浇地.炼钢都需要水。…………………………………………… ( √ )
5.1000克重的一条鱼体内含水约850克。………………………… ( √ )
6.缺少了水,庄稼会变得枯黄,甚至枯死。……………………… ( √ )
7.没有水,骆驼也会一直生活下去。……………………………… ( × )
教案--观察水
一、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1)学会用多种感官认识水、并能在观察中发现水的性质。
(2)能用语言、文字描述观察水的结果。
(3)初步认识物体的方法,能够在多种液体中快速鉴别水。
(4)能区分什么是假设,什么是事实。
2.知识与技能;
(1)知道水能溶解一些物质,学会做溶解实验,理解溶液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知道水能产生毛细现象,了解毛细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3)了解水的表面张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探究过程中,能够细心观察,尊重事实,尊重别人的意见。
(2)喜欢研究与水有关的事情,愿意与同学交流看法。
二、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烧杯、滴管、蜡纸或锡纸(铝箔),方糖(或食盐)、木筷子、墨水、曲别针(或小钉子);酱油、牛奶、白醋、糖水(或盐水)、雪碧、水六种液体及热水等。
2.学生准备:
纸巾(或手纸)、硬币、白纸、水杯、调料袋、塑料瓶盖。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我们上一节课研究了生命离不开水,那么为什么生命离不开水呢?让我们通过实验,揭开它的奥秘。
2.揭题。
(二)自主学习:
1.观察水,描述水。
(1)请学生用自己的感官和桌面上的仪器或身边的可利用的物体,观察一杯水,你对这杯水有什么新的发现。我们比一比,哪一组发现的水的奥秘多,把你们的发现用文字或图画记录下来。
(2)学生分组活动。
(3)教师鼓励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研究:
杯中的水是什么样的?当被水溅出来、洒出有什么现象?水滴在别的物体上,会发生什么现象?当越来越多的小水滴聚成大水滴时,水形成的圈有什么现象?几滴水从空气中落下时,呈现什么形状?……
(4)学生分组汇报交流。要求从多角度描述水是什么样的物体。
2.辨认水。
(1)师出示六杯液体,请学生找出哪一杯是水。教师介绍辨认方法:“一看、二闻、三尝”。不认识的物体不能随便尝,以防中毒。
(2)分组活动。
(3)汇报交流。
3.认识水的溶解现象。
(1)研究糖水。糖水是怎么做出来的,糖到水里后有什么变化?
(2)研究溶解。学生汇报后,教师强调同学们说的“化了”、“溶化了”等,在科学上叫做溶解。
(3)研究固体、液体、气体都能溶解在水里。溶解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它既有好处也有坏处,说说生活中溶解的应用。
4.认识毛细现象。
(1)师演示实验:窄纸巾的下部插入带色的水中,先猜猜会发生什么现象?再试试结果怎样?
(2)学生分组实验。
(3)汇报交流。
(4)生活中还看到过哪些水往上爬的现象?
(5)师生共同小结:科学上把不沿着缝隙往上爬的现象叫做“毛细现象”。
5.认识水的表面张力。
(1)师演示实验:
往硬币上滴水,大家共同数一数,直到水溢出时,一共可以滴多少滴水?再从多个角度去观察水面,你能发现什么?
(2)学生分组实验。
(3)汇报交流。
(4)师生讨论。得出“水的表面张力”的概念。理解“张力”的意思。
(5)书上P27下方的图中的实验。
(6)学生共同研究这些问题。
(三)课后作业;
1.找找生活中,还有哪些物质能够溶解在水里?它对人们的生活有益,还是有害?
2.完成P27下的两个研究实验。
课时练习--观察水
一、填空题:
1.水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液体。
2.像水这样没有固定的(形状),会(流动)的物体叫(液体)。
3.辨认水时,我们可以用(眼看)、(鼻闻)、(舌尝)、(手摸)等方法。认识物体常用的方法有: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舌头尝、 用手摸等,但对不了解的物体,为了安全起见,千万不能 随便闻,也不能 随便尝 。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
9.水的颜色有蓝色.绿色和红色。………………………………… ( × )
10.水的味道稍微有点甜。…………………………………………… ( × )
11.水是白色的。……………………………………………………… ( × )
12.辨别液体时,都要先尝一尝。…………………………………… ( × )
13.不了解的物体,我们不能随便闻或尝。……………………………( √ )
14.能流动是水的基本性质之一。…………………………………… ( √ )
15.水流动的快慢与水滴的大小有关。……………………………… ( √ )
16.水和玻璃一样是透明的。………………………………………… ( √ )
17.用手摸不能够识别一种液体。…………………………………… ( √ )
教案--神奇的水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与实验,理解水的毛细现象和表面张力,获得对水的初步认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实验、认真观察来获取知识与相关信息,并知道如何运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水的特征,知道要怎样利用水的特征为生活服务。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以学生动手实验为基础,引导学生辨识水的特征,了解水的毛细现象与表面张力现象。
难点是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做好实验,从实践中引出真理。
三、教学准备:
1.实验用品细纸条、有颜色的水等。
2.学生分组实验用品。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入:
上节课我们通过对水的观察,发现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初步认识了它的基本特征,水是一种神奇的物质,让我们通过动手来认识它的神奇。今天我们来学习《神奇的水》。
(一)会“爬”的水。
师:水会运动吗?水怎样运动?下面请大家看几个小实验。教师演示实验:
(1)剪一条薄纸巾,把下部插入有颜色的水中。大家看到了什么?
(2)剪开花的花茎,一半插在红色水中,一半插在蓝色水中。你看到了什么?
(3)滴一滴墨水在面板上,用粉笔把它吸干,你又发现了什么?
讨论:这是一种什么现象?你在生活在还在哪里看到这些现象?
小结:水沿着有孔隙的材料往上爬的现象,叫做毛细现象。
(二)会“团结”的水。
师:我们是一个团结的集体,大家团结友爱,一起学习,一起劳动,生活过得很快乐。那么水和水之间会不会团结呢?
(1)猜一猜:一元的硬币能容纳多少滴水?先把猜测的结果记录下来,再亲自动手做一做。
学生分小组实验。将一枚一元的硬币放在桌面上,然后用吸管往硬币上滴水,看看一元的硬币究竟能装几滴水。
滴完后观察:现在的水是什么形状的?为什么水面鼓得像个小馒头一样?
(2)把曲别针轻轻放入装满水的杯子里,预测放多少枚曲别针水会溢出来。再试一试,看看预测得对不对。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记录。
为什么杯子里的水已经满了,还能再装下几枚曲别针,装入曲别针后,杯面上的水为什么会鼓出来但是又不会流下来?
师小结:水具有使其表面尽量缩小的力,这就叫做水的表面张力。
你见过生活中水的表面张力现象吗?请你来给同学们说一说。
(三)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水的神奇,通过实验和观察我们知道了水可以沿着有孔隙的材料往上爬的现象叫做毛细现象,此外水还有表面张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引用
教案--神奇的水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与实验,理解水的毛细现象和表面张力,获得对水的初步认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实验、认真观察来获取知识与相关信息,并知道如何运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水的特征,知道要怎样利用水的特征为生活服务。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以学生动手实验为基础,引导学生辨识水的特征,了解水的毛细现象与表面张力现象。
难点是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做好实验,从实践中引出真理。
三、教学准备:
1.实验用品细纸条、有颜色的水等。
2.学生分组实验用品。
四、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导课: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神奇的水的两个神奇的地方,就是水会自己向上爬,水还会象人一样团结在一起,今天我们继续来认识水的神奇。
(一)会喷射的水。
实验:
用钉子在瓶上从上向下把3个一样大小的孔,观察水流有什么不同?
出示图片:清洁工人用巨大的水龙头来冲洗海岸。
通过实验和图片观察,你发现了水的神奇之处在哪里?
加压后,水可以从孔隙中喷射出来。
(二)会“托举”的水。
实验:
拿一个玻璃杯装半杯水,然后不断往里面丢东西,看看水可以托举起哪些东西,而又有什么东西水托不动,沉下去了?
出示图片:万吨巨轮在水面上。为什么轮船和装载的货物那么重,大海里的水也可以托得动它?
小结:水有浮力。物体放入水中所受的浮力大于自身的重力,则物体就可以浮起来,如果小于自身的重力,则就会沉下去。
你知道水还有其他什么本领吗?
(三)水溶解物质的性质探究
动动手:把方糖放入水中,观察方糖的变化。
把方糖放入水中,糖块不见了,而水会变甜。像这样的现象就是溶解。水能够溶解许多物质。
试验:仔细观察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过程。
讨论:还有哪些物质也能溶解在水里?
(四)作业:
把你的研究并总结出的水的特点写在活动记录上。
课时练习1--神奇的水
一、你会答吗?
(一)毛细现象:( )叫做毛细现象。
1.纸巾浸入红色的水中有什么发现?怎么解释这种现象?种现象?
2.粉笔吸墨水后你有什么发现?怎么解释这种现象?
3.为什么砖铺的地面容易反潮?
答:砖块中有许多空隙,能够产生毛细现象,把土壤里的水吸上来。
4.生活中你在哪里还同到过这样的现象?
(二)水的表面张力:( )叫做水的表面张力。
1.往一元硬币上滴满水后,你有什么发现?怎么解释这种现象?
2.装满水的杯子里还能再入物体吗?放入很多回形针后。你发现什么了?怎么解释这种现象?
3.生活中你在哪里还见到过这样的现象?
课时练习2--神奇的水
一、填空答疑:
(一)溶解现象:把方糖放入水中,糖块不见了,而水会变甜。像这样的现象就是 溶解 。
1.能够溶解很多物质,如:(答:食盐、白糖、洗衣粉、高锰酸钾、红糖等)
2.关于溶解,你能提出哪些可以研究的问题?(至少提出三个问题)你怎么猜想?
问题:(1)奶粉能溶解在水里吗?能
(2)物质溶解后水面会上升吗?不会
(3)用什么方法可以使物质溶解得快点?(加热使温度高 搅拌)
(4)面粉能溶解在水里吗?不能
(二)如果要你分辨出桌上放置的5杯液体,哪杯是水、牛奶、醋或白酒、食盐水。
答:我先通过看找出白色的就是牛奶,然后闻气味找到白酒和醋,再通过尝味道找到食盐水。最后剩下的就是水。
(三)拿一个塑料瓶用钉子在瓶壁上扎几个孔,装水后。你有哪些发现?这是为什么?
答:水会喷射出来。我还发现,瓶子高。水的压力小,射的水就近,瓶子低,水的压力大,射的水就远。
(四)会托举的水是因为水有浮力。曹冲称象就是利用了水的浮力。
教案--地球上的水
一、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1)能从适当的情景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2)能向大家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2.知识与技能:
(1)了解自然界水资源的分布。
(2)知道水资源在工农业生产、人类中的应用。
(3)知道常用的节水措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欣赏大自然中美丽的水体,产生喜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2)意识到水资源的缺乏,我们应该保护它。
(3)体验缺水的痛苦和节水好处。
(4)养成节水的行为习惯。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复习引入。
(二)自主学习:
1.欣赏自然界美丽的水体。
(1)观察地球仪,认识地球上水的分布。
(2)师生共同欣赏自然界中美丽的水景,感受大大自然的美丽。
2.指导学生亲身感受淡水资源的缺乏。
(1)尽管地球表面上大多数被水覆盖着,但这些水中绝大部分是海水,真正与我们生产、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淡水却很少、很少。
(2)模拟感知地球上的水资源之间的相互关系。P32页。
学生分组操作。
3.引导学生讨论淡水的用途。
(1)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充分发表意见。
(2)教师介绍工农业生产、人们的生活都需要水。
(3)师生小结:工农业生产、人们的生活都需要水。
采用“头脑风暴”的方式:先分组讨论发言,形成一个小组意见,写在纸上,然后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向全班发言,最后把各小组的内容张贴在教室内的墙上。
4.引导学生寻找身边的浪费水现象,提出节水措施。
(1)师生讨论。
(2)老师补充介绍农业、工业等高科技节水技术。
(三)作业:
想象,如果没有水了,将会怎么样?
课时练习--地球上的水
一、填空答疑:
1.地球上的水主要分布在海洋、河流、湖泊、冰川和地下水,地球上,海洋的面积要比陆地面积大。但是。地球上大部他水是海洋咸水。只有少量的淡水。淡水只有3%
2.水污染的主要原因有:农业污染、工业污染、生活污染。这些主要都是由(人类引起的)。
二、问答;
1.你知道水是怎么被污染的?污染的水对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2.生活中浪费水的现象有哪些?请你说说你在生活中怎么要节约用水的?
答:浪费水的现象有:关不紧的水龙头,刷牙不间断放水,喝不完的水乱倒,用高压水枪洗车等;节约用水的做法有:随手关好水龙头,把水接在盆里洗菜,用洗脸后的水冲卫生间等。
3.请写两条保护水资源的广告词:
①节约用水,从我做起!
②请珍惜每一滴水,如不珍惜水,最后一滴水,将是人类的眼泪!
4.怎么理解“请珍惜每一滴水,如不珍惜水,最后一滴水,将是人类的眼泪!”
答:地球上不可能没有水了,但是如果人类不珍惜每一滴水。那么我们就会没有可用之水。我们人类自己会把自己的毁灭。那时,人类就只有哭的分儿了。泪水也许是唯一干净的水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