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组织管理 学科渗透 综合活动与学校课程 校园环境 教育绩效 返回学校首页  
  组织管理
  最新更新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专题网站>>绿色学校>>教育绩效>>教育成果>>弘扬孝道,以德治校—— “孝道教育”设计方案获区优秀项目
弘扬孝道,以德治校—— “孝道教育”设计方案获区优秀项目
发布日期:2012年01月14日     点击次数:     作者:周黎洪      来源:本站原创

 

弘扬孝道   以德治校——“孝道教育”设计方案
                 获武进区三年主动发展优秀项目)
                                      常州市武进区潘家小学 周黎洪
 
一、项目设计的背景和意义
当前中小学生中大多是独生子女。不少孩子只知受爱,不知爱人,不懂得体谅父母,稍有不从,就大哭大闹迫使家长“遂意”,甚至为一点小事就对父母发脾气,态度粗暴、生硬,在家里“称王称霸”。这种任性骄横的性格,使得他们无法正视自己。或不能接受老师的正确教导;或无法与伙伴相处,更难谈合作;或意志薄弱、责任心差,甚至稍受挫折则自残自杀……究其根本是现代社会中家庭、学校教育忽视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的教育。尤其是在学校开展的各项教育活动中,对学生的孝道教育相对薄弱,甚至是教育的盲点。
我校始建于1937年,学校坐落于中国古代“二十四孝”之一王裒故里——潘家镇。王孝之衣冠冢在寥莪寺侧。我校将利用本土的人文设施以及文化积淀,结合学校实际,开展“弘扬孝道文化,推进道德教育”的工作。
古云:“孝乃天之精,地之义,德之本也。”孝是“立人之本”、“人伦之本”,是一切德行之源。不管今后社会怎么进步,社会文明怎么发达,这种美德,任何时候都不能丢。因此,提倡孝的要义,符合现代人际关系及行为发展的观点,不应受到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育要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而提倡孝道教育就是以珍爱生命、健康成长;好好学习、掌握本领;学会合作、学会交流;敢于承担责任等方面为落脚点。从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来看,提倡孝道教育完全符合与新课程的教育理念。
二、基本目标和主要内容
基本目标:
1、通过研究,努力探索出当代学校孝道教育的内涵、外延和方式方法,与学校教育教学有机整合,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准,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
2、以孝道教育为纽带,营造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民主和谐的人际氛围和充满爱心的教育大环境。
3、通过研究,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提升学校办学质量,凸现学校办学特色,促进学校发展。
4、通过研究与实践,初步形成我校实施孝道教育的校本教材。
主要内容:
1、研究小学教育中学生孝道教育的达成目标和主要内容。探索低、中、高各年段孝道教育的目标和内容,并且在实践中不断调整、丰富和完善,初步形成我校的校本教材。我们的初步思考是:各年级分别以“认识父母,了解父母、理解父母,报答父母和社会”为主线,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2、探索农村小学孝道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现代孝道教育应该做到家庭、学校、社区“互动”,共建孝道教育的最佳结合点。
3、制定系列孝道制度,构建多元化的孝道教育评价机制,通过评价体制,促进孝道教育的研究,使孝道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三、项目实施设计和步骤
(一)、实施设计:
总体思路:“三心”、“两线”、“三实”——“三心”是通过孝敬教育,使学生养成“在思想品德上追求高尚,让父母放心;珍爱生命,珍惜学习,让父母称心;做事有责任心,回报父母和社会,使父母安心。”“两线”即校外一条线——“二十四孝祠”教育基地、“孝子公园 ”实践基地;校内阵地一条线——课堂为主阵地,队室、图书室、广播室等为辅助阵地。阵地建设求“三实”:联系实际、注重实践、讲求实效。根据年龄的不同,每个年级各有标准。
1、发掘“孝文化”素材,撒播文明。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通过有品位的环境布置,使学生受到熏陶,自觉地实践“孝道”。充分发掘地方人文素材,编写具有浓郁特色的课程——《孝文化》校本课程,在相关班级实施课程。
2、课堂渗透,感悟良好品行。课堂教学中渗透孝道教育,使学生自觉地参与到“学孝”、“行孝”、“传孝”行列中来。
3、规范行为,制定系列孝道制度。把双休日、特殊节日(二月初二、三月八日定为“孝敬日”。从日常生活入手,制定一系列孝道规范。
4、开展“感恩”教育活动,拓展训练的主阵地。紧紧围绕身边感恩小事,通过主题班会、征文、演讲、知识竞赛等形式,开展感恩教育。
5、家校结合,促进良好品行的形成。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互相配合,形成合力,方能取得良好的效果。邀请区里的孝子贤媳来校为学生家长做事迹报告,要求家长以身作则影响和感化学生。学校建立“孝心联系卡”,及时做好记载。
6、坚持考评,是良好品行形成的保障
通过评比机制,切实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在扎实开展孝敬活动的基础上评选“百名孝子”、“十佳孝敬标兵”。
(二)、实施步骤:
组织准备阶段:20089月——200812
1)明确当前孝道教育的内涵及我校孝道教育的重点,制定项目研究方案。
2)组织有关专家人员对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进行论证。
3)组织教师学习方案,明确方案要求,自我定位,准备研究。
4)讨论研究我校孝道教育校本教材。
实施研究阶段:20092月——2001012
分层次进行研究,边研究,边学习,边小结,边推进。
1)加强实践操作,及时记录感想、体会。
2)进行阶段性总结,不断完善研究,推进研究工作。
3)搜集相关的各种资料,拓宽研究的班级。
4)在阶段性小结的基础上推广有益的经验。
5)形成我校孝道教育校本教材草稿。
第一轮研究总结评估阶段:200112月——20116月。
1)整理研究资料,进行专题总结,撰写研究报告。
2)对本项目研究作出全面评价,展示成果。
3)进行第二轮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准备,进一步深化研究,扩大研究成果。
四、条件保障:
1、我校通过几年小学教科研探索,积累了一定的研究实践经验,并通过了有关专家的结题鉴定,营造了良好的教育科研氛围,并培养了一批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老师。
2、本项目具有较强的操作性,有明确的目标,有可行的操作实践内容,有专家学者的参与,有完整的计划,学校有保证项目落实的相应措施,能按计划得以实施并完成。
3、学校充分提供了研究的条件。首先实施“一把手”工程,由校长张良亲自挂帅主持项目研究,并落实了主管部门,努力成为一项“全员”工程,有力保障项目研究的进程。
4、项目研究的成员及分工:
顾问:区级领导
组长:张良
副组长:顾海峰、周黎洪
成员:实验教师、其他教师(略)
五、项目研究的思考
1由于我们项目研究成员大多是一线的教师,理论水平还有待提高,在工作中还需专家的引领,在高一个层次来审视和总结本项工作。
2、在学校开展孝道教育,如何以更有趣的形式出现,让学生自觉自愿地参与其中,并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及时调节自己的不良行为,有待我们思考。
3、当孝道教育成为学生的行为习惯时,我们的工作才算成功。如何深入人心,让学生知道弘扬孝道是提升人思想境界的需要,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我们要探讨的问题。
                                   

    附件:
Copyright (C) www.wjpjxx.cn All Rights Reserved
常州市武进区潘家小学版权所有 苏ICP备09034374号
技术支持: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