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学期计划(2017年2月――2017年6月)
发布时间:2017-02-16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蒋 映

课题名称:《着眼学生心智发展建设情趣体育课堂的研究》

  课题研究学期计划(2017年2月――2017年6月)

工作思路:

根据区教育局教研室的课题实施意见和潘家小学课题组的安排,结合我校的实际,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课题研究为主线,努力提升学校的科研工作水平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需要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初始动机,也是有效学习的保证。小学生的体育活动兴趣较广泛,而且大多数小学生尚未形成对专项运动的稳定兴趣。体育教师要抓住小学生这一特点,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在平常的教学中要着眼学生心智发展,努力构建情趣并存的课堂。特制定本常年课题研究计划。

主要措施

一、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提高科研水平;加大校本培训力度,对教师开展相关培训活动;发挥优秀课题组成员的作用,成立“导师团”,做好“传帮带”作用。深入实施“以教师发展为本”的校本教研模式,积极创新活动内容,有效激发教师内在的学习动机和创造性,使教师在校本教研中成为一个主动的探索者和创造者。

二、加体育课题组管理力度,按时召开课题组工作会议,布置任务、明确要求,定期对组员进行考核。加强教研组精细化建设,开展系列化专题学习活动,建立校本教研评价机制。把实施大课间、体艺2+1工程、社团建设活动的校本化当做教科研来抓,鼓励教师开发校本课程和社团活动,编写相应教材,带好一支队伍,做好台账资料,积累实践经验,设想绩效挂钩。

三、要求各体育教师上好每一节课题研究课,及时组织课题组人员对研究课进行评议,对教师使用“情趣”策略后对学生在知识的掌握、技术动作的进步、能力的发展等方面的影响进行归纳和总结。

四、开展多种活动,促进学生情趣共生。以学校体育节为载体,本学期重点落实学生体质健康大会、田径运动会、一月一次小型体育竞赛等活动。同时要求条线每位体育教师必须带好一支队伍,加强体育俱乐部、体育社团建设和组织好各类体育兴趣小组活动,认真做好课外体育训练和体育竞赛工作;兴趣小组活动有计划,做到定人、定时、定点,每周至少要有1次以上活动,并有活动记录、成果展示;并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省、市、区的各级各类竞赛,争创好成绩。

 

工作安排:

二月份:

1、制订本学期课题研究计划、进行一次全体课题组教师培训。

2、校级、年级社团兴趣小组开始活动。

3、自主申报(课题相关)的公开课。

4、积极参与常州市体育教学训练专项研讨团队活动。

5、 组织全体学生学习校园篮球操

6、教研处备课笔记及作业检查。

三月份:

1、 参加区体育课题研讨活动。

2、 争取拍摄常州市级体育学科精品课

3、参与常州市的互联网+进课堂研讨活动

4、 主动参与常州市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研究工作

5、 组织学生参加省“实小杯”少儿象棋公开赛

6、组织象棋校际交流赛

7、新一轮素质教育督导评估磨课(结合体育课题)

8、教研组听评课活动。

四月份:

1、 参与小学体育教师基本功比赛(工作1-8年的全部参加)

2、 参加区小学体育室内课教学研讨活动

3、积极参与常州市小学“同题异构”联校教研活动

4、 组织参加“中运会科报会”学校体育论文

5、组织参加“全国十四城市体研会优秀论文评选”活动

6、参与区体育课题研究工作

7、 承办并参加武进区中小学生象围棋比赛

五月份:

1、组织参与市体育室内课教学研讨和比赛

2、组织体育教师参加市教学沙龙活动

3、 积极参与常州市中小学体育训练公开课、研究课活动

4、迎接常州市学生体质健康抽测工作

5、 组织学生参加常州市象围棋定级升级比赛

6、组织学生参加常州市少儿象棋锦标赛

7、组织学生参加省“三建杯”少儿象棋比赛

六月份:

1、 参加区体育课题研讨活动

2、组织参加武进区第三十二届学校体育论文征集工作

3、组织参加体育学科校本课程展示评比活动

4、 组织学生参加省象棋特色学校少儿、教师象棋交流赛

5、学期结束工作的布置

6、 组织运动队暑期训练比赛工作

七月份、八月份:

1、 参加中小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暑假活动,督促暑期运动队训练比赛

2.、组织体育教师参加“名师大学堂”进修学习

3、 体育核心素养的培训以及省级国家级培训老师的辐射培训

4、做好回顾总结,拟订下阶段计划。

5、进行课题研究总结,进行经验交流

6、统计成果,做好过程资料的整理与归档。

 

2017.2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潘家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雪堰镇潘家兴政路200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1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