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很远。”2022年,我有幸加入施春红、曾兰兰名师工作室,遇见睿智善思的导师和一群勤奋好学的同伴。两年来,在施春红、曾兰兰导师的引领下不断学习、实践,享受着作为学员的成长幸福。
共研,激发成长动力
在工作室,我们从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出发,探讨班级管理有效性的措施;在这里,导师从我们各自实际出发,私人定制学员成长两年发展规划;在这里,我们共研磨,同成长。作为导师,两位老师特别能鼓舞士气,她总能发现我们的优点,鼓励我们不断探寻班级管理的智慧。我的课堂呈现是否关注学生的体验,是否能从内心深处打动他们?我提供的策略能否在真正意义上帮助到他们,能否在生活中切实解决他们的问题?在不断的思考、践行中,课堂一步步走向成熟,我也在不断的顿悟中得以成长。两年来,工作室伙伴们互相学习、相互打气,在过程中,我也收获了一些成绩:被评为武进区名班主任等等。
共读,丰实带班底气
陶行知说,人生应该读几本垫底的书。作为新时代的老师,读书是我们的必修课。导师为我们树起榜样,每次去她办公室,总是会看到一些新书和各类杂志,每次听她讲座或培训,洋洋洒洒几小时,都不用稿子,这正是得益于阅读的力量吧!记得在工作室的第一次活动中,曾老师给我们罗列了班主任成长的必读书单,并为我们安排了线上+线下的读书交流会。“共读”,让我不断汲取来自同伴的阅读精华,也促使我认真地读了一本本专业书籍,不断引发了我的带班思考。后来,我把这种共读的方式,延用到班级来,提倡老师与学生、与家长共读。我们成立了“书香阅读·让爱笑起来”班级大拇指读书会,和家长共读一本书,分章节多主题分享读书心得,到一本书一主题分享,再到一个主题带动一系列书籍的阅读。从必读书目到选读书目,我们有重点有层次有计划地进行着,从家长的个人分享,到教研组式探讨碰撞,到专家的引领分析,我们通过阅读、交流、探讨来共同促进,共同提升自己和家长的教育的境界。
共建,探寻管理智慧
作为班主任,带好一个班是我们的神圣任务。班级管理中,对于任何一条规定举措,都应当让受教育者看不出是对他们的禁止,而应当把它们理解为是对行动的号召。在工作室活动中,施老师鼓励我们重视课程建设,她更是以身作则,带领我们开发校本课程。在施老师的引领和启发下,我也开始和我的孩子们共建班本课程。我们以“我骄傲,我是小主人”为主题,以劳动教育为切入口,开发小公民领导力课程,通过班级五月劳动节、劳动故事分享会以及班级微信推送等形式丰富劳动评价,帮助学生增强劳动意识,提高劳动能力,培养少年责任与担当。如,我们以学校的家务劳动合同、百膳课程为抓手,推进“家务劳动主动做”,让劳动教育从学校延伸到家庭;在劳动教育班本课程的实施中,我就“班级劳动合作做”进行了细化,提出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时时有事干,事事有时干的“四有”目标,人人有岗,互相监督,互相促进;制定公约,赏罚公平,让人人学会管理。课程育人,课程促成长,通过顶层设计班级活动,序列化、层次化开展活动,班级的班风班貌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他们在劳动中获得自信,获得快乐,强化小公民意识,帮助他们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一个人奔跑,有一群人助力,这是多么幸福而幸运的事!虽然两年工作室的学习结束了,但导师的教诲时时在耳旁,导师的身体力行不断激励着我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