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施春红、曾兰兰名班主任工作室>>读书分享>>文章内容
润泽的教室
《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
发布时间:2023-12-05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汤桂菊

    在《静悄悄的革命》一书中,佐藤学教授在书中向我们描述了一个令人憧憬的教室:“润泽的教室能使每个人的呼吸和节律是那么的柔和。”“大家安心地、轻松自如地在教室里构筑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构筑着一种真诚的信赖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即使耸耸肩膀,拿不出自己的意见来,每个人的存在也能得到大家自觉的尊重,得到承认。”“润泽的教室”更多的是指一种氛围,一种心情。老师在润泽的教室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学生在润泽的教室里如沐春风,似承雨露。在这样的教室里,老师和学生的心态都是开放无拘的,教室里充满了轻松愉悦,教育也自然会变得简单起来。

    就如佐藤学先生所说:改变教学、改变学校的条件绝不是遥不可及的,使其实现的条件乃存在于所有的教室中,存在于所有的学校中。这本《静悄悄的革命》帮助教师看清“主体性”神话,明晰教学中的形式主义,了解交响乐式的教学,学会倾听学生的发言,从而积极投入这一“静悄悄的革命”中去。相信课堂改变,学校就会改变;教室改变,学生就会改变。

    在教室里,与对物对人的冷漠做斗争的实践,应成为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的中心课题。让教室里的学习成为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尊重,每个学生都能放心地打开自己的心扉,每个学生的差异都得到关注的学习。不是听学生发言的内容,而是听其发言中所包含着的心情、想法,与他们心心相印。应当追求的不是“发言热闹的教室”,而是“用心地相互倾听的教室”。要创造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的话,既不是追求“自学学习”,也不是让教室解体为零零散散的个体。学校应成为“学习共同体”,在教室中要实现“活动的、合作的、反思的学习”。在传统的“阶梯型”课程之外创造“登山型”课程。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潘家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雪堰镇潘家兴政路200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