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教师的信——阅读和人生》
今年我们学校老师都在共读朱永新教授的书《给教师的信——阅读和人生》,这本书在很久以前我就拜读了,每一次阅读都有新的感悟与收获。
在学校,我是一名普通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作为一名老师,我深刻地意识到阅读对班里孩子的重要性,我希望他们阅读能如呼吸一样自然,我希望他们的气质里藏着他们读过的书、走过的路。一直牢牢地记得您说过这么一句话:每位教师都是自己教室里的“国王”,关起教室的门,就有了施展才华的空间,总是能够做一些事情的。我也时常在想6年的小学生涯中,除了成绩,我们还应该让学生们学到些什么?除了课本知识、答题方法技巧,我们还应该让他们明白些什么?抛开课本,那些与人相处时的自信大方、善良真诚、坚毅顽强、向上向善;那些深入骨髓的、影响一生的阅读习惯、人格品性,那些强健的身体、健康的心灵,是我所企盼的!在我眼中,每一位学生就像是我的一个孩子,我希望我的孩子热爱阅读、沉浸阅读、享受阅读。在家长朋友的大力支持下,我们教室成立了“海棠社”小阅读馆,马校长还给我们提供了一大批书籍。我们制定了“我是阅读王”的阅读奖励机制,凡是阅读满2万字,可以去贴个大拇指,月末时可以得到教室的奖励以及马校长的亲自赠书,孩子们以能得到校长的赠书为荣。教室里掀起了一股读书热,每天都有孩子来找我拿大拇指贴,我也为学生高涨的读书热情而开心。一两个月过后,我发现来找我拿大拇指贴的越来越少了,我就纳闷了,难道是过了这股读书热,学生们已经兴趣锐减了?我私下找了几个学生聊天,了解他们目前的阅读情况,学生们告诉我,他们仍然在阅读,只是有时想不起来要来找我拿大拇指贴了。因为读书变成了他们一种自发的行为,从“要我读”变成了“我要读”,从外界的奖励诱惑变成了内发的自主自觉。阅读在教室里漫延……
在家里,我是两个孩子的妈妈,每晚睡前,我安排孩子睡前阅读,她会说:“妈妈,我们一人一本,一起看吧。我最喜欢和你一起看书啦。”听到这些,我知道即使再忙,也必须放下手头的事来享受这美好的阅读时光。曾经带孩子去坐地铁,面对地铁里坐着的一排人都在低头刷手机,孩子问了这么一句话:“妈妈,为什么你们大人总叫我们看书,而大人自己却在看手机呢?”我第一回复是:“有些人看手机也是在工作。”随后是陷入了沉思:我们不能以任何借口来消杀阅读的时间。这也让我想到了朱教授您在书中说到的《让高铁阅读成为中国的一道美丽风景》。您说高铁不仅仅是一个交通的工具,也是传播文明与文化的载体。地铁同样如此,航空也同样如此,如果我们的餐馆、车站、公园等等地方,人手一个手机低头刷屏这种常态现象变成人手一本书安静阅读,可能又会是一种全新的社会文化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