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施春红、曾兰兰名班主任工作室>>活动案例>>文章内容
《来之不易的粮食》班会
发布时间:2022-11-02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施春红

《来之不易的粮食》班会

武进区潘家小学 施春红

活动准备:

1、初步了解粮食的生产过程,体会粮食来之不易,激发学生尊重劳动人民的情感和珍惜农民的劳动成果。  

2、培养学生爱惜粮食的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引导儿童认识到粮食来之不易,通过体验交流,让学生懂得粮食来之不易。  

2、教学难点:在生活中做到爱惜粮食,不浪费每一粒粮食,培养节俭的良好品质。  

  

活动一 

一、导入:粮食是个宝  

师:同学们,有句老话说得好,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大家谁能告诉老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生:

1.人不吃饭不行  

2.饭很重要  

师:你们知道我们每天吃的饭是由什么?做的吗?  

生:白面、大米、西红柿、土豆、鸡蛋、--------  

师:白面、大米、玉米、豆子、小米等,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粮食。  

板书:粮食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他们都能做成哪些食物吗?(学生回答)  

师:是呀,我们一日三餐都离不开它们,可见,粮食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是我们生活中的“宝”。  

板书:是个宝  

二、联系实际  

师:粮食是怎么来的?让我们一起走进田边看看农民是怎样把水稻种出来的。观看图片,师:白白的米饭是怎么来的呢?观看后小组讨论

  翻地——播种     插秧——成了小苗后——捉虫——浇水——除草—施  肥——收割—加工成了稻谷之后变成米——香喷喷的米饭   观看粮食的全过 程

师:  大家说得真好,今天我们也来当当小农夫,好吗?

生:

师:  体会一下农民伯伯是怎么劳动的?

活动二

*游戏活动 插秧和收割比赛

师: 没有秧苗怎么 ? 办 我们来进行一次插秧和收割比赛。插秧和收割的动作 在屏幕上。我们站起来轻轻地把椅子放好。我们没有秧苗怎么? 办  来  拿起桌 面上的蜡笔当秧苗 地上的地板砖当一块水田。左手拿秧苗  右手插秧  弯腰

准备一二开始

生:

师:    插不完都停 看那一组最棒  时间到了 看看那一组小农夫最棒 移过来看看。这一组的小农夫最棒 掌声送给他们。眨眼就几个月了,金灿 灿的稻谷成熟了  小农夫们快点拿起镰刀收稻谷吧  没有镰刀怎么?办呀  快  章起桌面上的铅笔当镰刀收割。 一二开始

师:咦 用铅笔当镰刀收割,收割完请举手 这一组最快 请坐。

*活动后谈感受。

师:看事容易做事难  你们当了一会儿小农夫真的累得气喘吁吁的。

师:老师当一回小记者采访一下,请问  刚才当了一会儿小农夫 觉得怎么?

1 :不累。

师: 累不累?

1 :累。

2 :不累。

3 :腰酸背痛。

4 :满头大汗:

师: 农民伯伯在太阳底下收割  这么?辛苦种粮食。你想对农民伯伯说什么? 1  农民伯伯真辛苦 每天早上都要收割 插秧 播种。谢谢你们用心血换来今天香喷喷的米饭。

2:谢谢你们  我们会爱惜 我们不浪费粮食。

3 :农民伯伯  你们真辛苦 每天你们在田里插秧。

师:板书 农民辛苦

:我们尊重你们的劳动成果。

师:  板书  尊重劳动

师: 现在桌面上有个盆子,里面装着稻谷。你们每人拿一粒脱掉它的壳,里面藏着什么?

:米。

师:请同学们轻轻地将脱掉的壳和米放回盆子里。

师: 小结 为了种出一粒粒的粮食 农民们不怕风吹日晒雨淋 不怕劳累。

师:点拔  粮食得来怎样    板书  来得真不容易

生齐读  粮食来得真不容易

师: 正如我们所学的一首古诗《悯农》讲的那样  谁会朗诵请举手。好  你们 一起朗诵吧。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活动二

、爱惜粮食

师:  是啊,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粮食来得真不容易呀 我们应该怎样做 请打开书15页  你们当当小老师: 来评一评 说一说理由。

小老师 :们一起决定 该给这个小朋友打勾还是叉呢 打勾:

小结  我们就要跟这位小朋友学习  因为他知道粮食来得很不容易 所以 吃饭时他全都吃光了  不浪费一粒粮食。小朋友们跟他打勾是非常正确的。

*展示第二幅图  倒饭到垃圾桶

师:  这位小朋友给他打勾还是打叉

打叉。

师: 为什么 ? 要给他打叉呀

 因为没有把食物吃完 就把它掉在垃圾桶里。

生:错  因为吃不完的菜倒在垃圾桶里 浪费了农民伯伯的心血。吃不完的话 可以拿回家放进冰箱里  明天吃。

生:这个小朋友是不对的 我们应该给他打叉。我们要盛少一些 如果吃不完不 要倒了它  吃不完放冰箱里。

师:同学们记住 盛多少 吃多少  不能眼大肚子小。

*展示第三幅图  狼吞虎咽

师:这位小朋友做得对不对

1  错的  因为吃饭时把饭粒掉在桌子上。

2  他是错的  把饭菜撒在桌子上。

3  我给他打个叉 他吃食物太快 饭丢到桌子上。我觉得很浪费。

吃饭的时候要细嚼慢咽  不能慌慌张张 成了漏嘴巴 这也是浪费粮食的孩子。

*展示第四幅图 两小孩

师:  这两位小朋友做得对不对呀

 穿黄色衣服的小男孩是对。他劝告自己的朋友不要浪费粮食。他的朋友是错  因为他吃剩的馒头就扔掉垃圾桶。这是浪费农民伯伯的心血呀 我们应该尊重农民伯伯的劳动。

师:请同学们站起来互相劝告  劝告的人和被劝告的人都要有礼貌。

师:谁来演一演

1  不要扔。

2  为什么?

1  因为我们要尊重农民伯伯的心血。老师 :教过我们一滴汗  一粒米。

2  可是我吃不完。

1  可以留给你的家人吃。

2  谢谢你  我以后不浪费粮食  吃多少  盛多少。

*展示第五幅图  小孩打包带走剩菜

这位小女孩做得对不对 为什么?

:对。因为她在餐厅里吃饭  吃不完就打包回家喂小狗  如果小狗不吃留给明天吃。

师: 是啊,你们看,这个小女孩呀吃剩的饭菜打包回家。我相信就是因为她的爸爸妈妈也是懂得爱惜粮食的好家长,所以他们的孩子才明白爱惜粮食这种传统 美德。我佩服她。

 爱惜粮食

师:  板书 爱惜粮食

、联系生活

师:  对呀 爱惜粮食是很重要的  可是有的人不是这样做。   请看图片

师:  刚才看到没有饭吃的小朋友 你有什么?感受

1  难受,

2  伤心。

3  悲惨。

4  我想哭。

师:  同学们  你想对浪费粮食的人说什么?

1  要珍惜粮食  因为有些人从来没有吃过一顿饭,我们要尊重粮食。

2  我想对抛弃粮食的人说 你掉倒粮食的时候 有没有想想饥饿的人。如果 你换成他会不会饿死

3  我想对抛弃粮食的人说 他们不要浪费粮食 浪费粮食是可耻。 粮食是农民伯伯很辛苦才种出来的  我们要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你倒的饭足够

给山区的人民吃了。当你倒饭的时候请你们想想山区的人吧

师: 浪费是可耻的 节约是光荣的。

*讨论 在日常生活中 我们应该怎样爱惜粮食

师: 例如 在家中吃饭、在学校吃饭或出去吃饭 怎样做到不浪费  谁有好办法,请同学们谈一谈。

1  在家里吃饭时盛多少 吃多少。

2  吃饭时不要把饭粒撒在桌子上。

3  在家里吃饭  吃多少  盛多少。

4  去餐厅吃饭 如果你吃不完可以叫服务员打包回去 放在冰箱里。第二天 再享受昨天的美食。

5  在家里吃饭的时候 外公帮我盛了太多了 我肯定吃不完 就放回一半 电饭煲。

师:爱惜粮食要从自己做起  要做到不撒、不剩、不扔。爱惜粮食.. 生 人人有责。

师:板书 人人有责 你们真是爱惜粮食的小朋友。来,我们一起走进饭堂

看看我们班的同学能不能爱惜粮食。   请看录像

师: 你觉得他们爱惜粮食吗 为什么?

1  她吃不完就叫阿姨别盛那么 ?多 真是爱惜粮食的好孩子。

2  萧文杰想把吃不完的粮食倒掉 幸好杨烨劝告他们两个以后都不倒粮食了。他们两个真的知错能改的好孩子呀

*朗读儿歌

师: 爱惜粮食的人能受到大家的称赞  来,为他们爱惜粮食送上热烈的掌声 也为自己爱惜粮食鼓掌。

师:同学们都明白粮食来得真不容易 我们一起为农民伯伯们送上一首儿歌 爱惜粮食》感谢他们。

爱惜粮食

香喷喷的米饭哪里来

白花花的大米做出来

白花花的大米哪里来

金灿灿的稻谷脱出来

金灿灿的稻谷哪里来

农民伯伯种出来。

一粒稻谷一滴汗

爱惜粮食理应该。

活动三  写一写

师: 是呀,爱惜粮食理应该。但是还有许多小朋友觉得扔一个馒头没什么,

为了让更多的小朋友一起来爱惜粮食,我们在学校食堂的墙上贴上你们写的一句 爱惜粮食的话。让每一个小朋友看了以后都知道爱惜粮食的重要,让浪费粮食的 同学看了改掉这个坏习惯,好吗?

师:小朋友们快拿起笔,写写吧!把你们写的话贴在黑板上,下课后把它贴在 饭堂里。

师:  小常识 为了让全世界的人民都来爱惜粮食 我们规定每年的1016 日为“世界粮食日”。  贴“1016日——世界粮食日” 请同学们都来记住 这一天。

齐读  1016日——世界粮食日

三、总结

师: 同学们  粮食来得真不容易呀 我们要爱惜粮食 缺少粮食出问题  

少成多了不起。同学们 从今天开始爱惜每一粒粮食 知道吗

知道。

、作业

师: 思考:回家该如何爱惜粮食 与家长制定一份珍惜粮食的公约,好吗? 生 好

生齐读  爱惜粮食 人人有责。

板书      粮食来得真不容易

1016日一一世界粮食日

农民辛苦

爱惜粮食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潘家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雪堰镇潘家兴政路200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