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塑本心 雅行天下
武进区潘家小学创建“常州市德育特色学校”工作汇报
撰稿人 周黎洪
一、特色背景
“百善孝为先”,孝亲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雅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整个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学校开展孝雅教育居于一下几个原因。
1、基于对本土文化积淀的传承。潘家小学坐落于中国古代“二十四孝”之一王裒故里——蓼莪寺北侧。“蓼莪寺”所在地建造成全国最大的中华孝道园。结合本土的人文设施以及文化积淀,与时俱进地开展孝雅教育,是对传统文化进一步的发展和创新,是赋予时代新意的需要。
2、基于和谐社会的需要。研究和传播孝雅文化,让学生懂得知恩图报,立足自身,规范自己,是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和谐发展的基本方针。
3、基于创新学校德育的需要。实施孝雅教育,让学生学会行孝行雅,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和高尚的情操,是学校德育的迫切需要。
二、特色界定
孝是百行之首,伦理道德规范之本。孝在百度词典里的取义是:对父母尽心奉养并顺从,孝敬、孝廉、孝道、孝子贤孙。孝道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工程,它赋予“孝”更深刻的内涵——知恩图报。倡导全体学生“拥抱亲情,感恩父母;认真学习,感恩老师;珍惜友情,感恩同学;帮助他人,感恩社会”。开展孝行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拥有善良之心、感恩之心、责任之心。
雅最早出现在《诗经》中,共有风、雅、颂三部分,雅:雅者,正也。正确,合乎规范。高尚,美好。雅,即美。雅行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开展雅行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做到举止文雅、谈吐儒雅、情趣高雅。
孝雅本一体,学生接受孝的熏陶,自然而然地追求雅的行为。“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孝经,开元明宗义》)。学生做到举止文雅、谈吐儒雅、情趣高雅,就是向孝的终极目标前进。求雅炼雅即为修身。古人云:修身然后家齐,家齐然后国治,国治然后天下平。
通过持续的孝雅教育,让学生的小孝小雅成就大孝大雅,让学生成为一个教养的、有民族责任感的人才。在教育中践行学校“成功起步、走向幸福”的办学理念,秉着校训“走好每一步”,体验走好每一步的丰富内涵。让“孝行本心,雅行天下”成为学校德育的培养目标,让孝雅教育成为潘家小学的德育特色。
三、特色目标
1、构建小学生孝雅教育的培养目标。
总体
目标
年级段
|
孝雅目标
|
接受孝的熏陶,追求雅的行为。走好每一步,立身行道
|
|
低年级
|
1、我会使用“您好,请,谢谢,再见”礼貌用语。
2、我会认真听课,遵守课间秩序。
3、我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4、我听长辈的话,不向长辈提无礼要求。
5、我不乱扔垃圾,是环保小卫生。
|
中年级
|
1、会使用礼貌用语。尊敬长辈,对长辈有礼貌。
2、知道自己是中国人。珍惜集体荣誉。
3、会自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能主动帮长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4、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
5、能够参加校内外环保活动,有绿色消费意识。
6、在校认真学习,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父母。
7、自觉遵守校外公共秩序。
|
高年级
|
1、会使用礼貌用语。尊敬长辈,对长辈有礼貌。
2、知道自己是中国人,努力为集体增添荣誉,关心国家大事。
3、严格要求自己,遵守各项规定。
4、能照料自己的生活,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
5、积极参加环保活动,宣传绿色消费。
6、乐观、自信,积极上进。
7、在校认真学习,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父母。
8、遵守公共秩序,做文明小使者。
|
2、形成孝雅教育特有的评价体系。开展 “星级学生评价”活动。
评价内容
|
评价条件
|
孝雅星
|
按低、中、高年级段(具体内容见上面)
|
乐学星
|
1、学习勤奋、成绩优秀,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2、上课专心听讲,大胆发言,思维敏捷。
3、在学习中,乐于合作、交流。
4、课后积极阅读有益的图书、报刊,增长知识。
5、平时成绩优良,各科成绩总评达到优秀水平
|
才艺星
|
1、在音乐、美术、绘画、科技等方面有特长。
2、积极参加学校的文体等方面活动,表现突出的。
3、参加校内外才艺比赛中获奖,积极为班级或学校做贡献。
|
环保星
|
1、保持个人卫生的整洁。
2、不购买、食用“三无”食品和产生“白色污染”的食品。
3、不随地吐痰,不乱丢杂物,不乱涂画墙壁。
4、积极参加环境卫生的清扫工作。
|
进步星
|
1、养成了较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有了明显转变,学习成绩有了明显进步。
2、在日常行为养成上,有较大进步,由管束型转变为自律型。
3、参加各项活动的积极性高,并取得较好成绩。
|
3、让学生养成在各种场合能行孝行雅的习惯。
4、形成学校的德育特色。
三、措施
孝道培育是一个心理体验过程,雅行养成也是一个逐步提升行为规范的过程。在教育中我们设计了以“访——读——品——行”为线索,全面实施特色教育工作
(一)访——探孝道教育之源
建立孝道教育基地。中华孝道园、潘家敬老院为学生提供了最直观的教育课堂。有助于学生实践“孝雅文化”。
采编感恩教育故事。在王裒故里历史文化的熏陶下,组织学生开展了孝道故事采编活动感悟孝道文化的精髓。
(二)读——造孝雅教育之势
校园环境熏陶。在校园合理地布置“孝文化”、“雅文化”,通过全方位的环境布置,使学生受到熏陶,得到启发。
校园行为引领。教师以“修德—修行—修教”为模式,加强修炼,规范从教,让自己成为学生发展的引路人。
(三)品——悟孝雅教育之真谛
我校组织多种形式让学生进行深层品味。
1、活动中品悟
紧紧围绕身边感恩雅行之小事,通过主题班会、征文等形式,开展活动,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品悟孝雅的内涵。
2、学科中品悟
学科教学是学生道德品质教育的主渠道,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孝雅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过程中提升孝雅认识,增强报恩和责任意识。
(四)、行——提孝雅教育之效
实施孝雅教育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孝塑本心,而是为了雅行天下。
1、结合传统节日组织开展孝雅实践活动
春节、清明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积淀了丰厚的中华传统美德。我们利用这些孩子们喜闻乐见的节日活动,组织开展孝雅实践体验活动。
2、设“感恩日”倡导孝雅实践活动
一项教育活动,只有将它融入到参与者的日常生活之中,才能真正发挥其强化意识塑造人格的功能。因此,我们在实施学校感恩教育活动过程中,创设了“感恩日”,即把每周的周日定为“感恩日”,以此来实现孝雅教育的经常化、生活化和制度化。
3、家校联手开展孝雅实践活动
我们认为,家庭是孩子生命的孕育之地,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空间。因此我们孝道教育从家庭社会入手,在家庭中要注重树家风、树规范、树模范。
树家风。家风教育应有一条底线,那就坚持“孝雅教育”,通过家长学校,对家长进行培训,掌握教育方法,制定一系列的要求,例如:1、父母和孩子一起孝敬老人。2、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辛苦,要给孩子孝敬父母提供机会。3、让孩子体验到父母的辛苦等。
树规范。在家庭教育中,通过“学孝”“正雅”,让大多数家庭自觉主动地参与到“行孝雅”、“传孝雅”行列,开展“节日访长辈”活动,让学生感知生活的艰辛。
树模范。家长在率先垂范的同时,加大“孝雅”教育的力度,邀请当地“孝子”、“贤媳”、“孝雅家庭”等,请他们作报告。
4、寓孝雅实践于常规训练之中
学生以“学孝雅—行孝雅—传孝雅”为模式,将学生孝雅实践与常规行为训练结合起来。做到环境优雅、谈吐儒雅、情趣高雅和行为文雅。
一是组织学生开展“学孝、行孝、传孝”活动。
二是组织开展“学雅规、行雅态、扬雅风”等活动。学校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不同特点,对学生在走路、上下楼梯、集合站队等方面制定一系列雅行规范和评估方案。通过开展一系列正雅态,扬雅风活动,要求师生做到心灵雅、行为雅、气质雅。“孝道存我心中,雅行看我行动”。让学生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劝导、感化身边的人和事。
三是强化行为矫正。各班根据《争做“孝雅星”》和《人人争当“五星”学生》的要求,定期组织学生开展孝雅的讨论活动,每天自查一次不孝不雅行为,每周进行互评,查找身边和自身不孝不雅的行为,每月班内推荐孝星雅星,期末评选文明班级和校园十佳孝雅小标兵,不断强化教育成果。
5、共建和谐社区
在社区活动中注重:(1)价值取向:行孝雅不是做给别人看的。(2)、践行孝雅,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3)倡导“学校主导,家庭互补,校社联动”的三元框架。
四、成效
近三年来,通过研究和实施孝雅教育,有效促进了学校办学质量的提高,各方面取得可喜的成绩。
1、提高了师生修养。全校老师把感恩运用到工作中去,并升华为一种工作态度,一种敬业精神。有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的吴新民老师,工作独当一面的区优秀班主任徐建新老师,勤于研讨的常州市教学能手张文老师和常州市骨干教师鲁利玲老师……学生通过各种孝雅教育,更懂事了,更明理了,行孝行雅已成为学生的一种行为习惯,一种生活方式。
2、产生了辐射效应。在新建学校过程中,潘家企业名流捐款500多万元,每年有贤德人士向学校捐款。就2011年学生捐款达5891.3元,分别捐赠给了病患老师、武进特殊教育学校残疾儿童和青海等地的贫困儿童。今年暑假,六(3)班的杨澜同学被诊断为B2型胸腺瘤晚期,全校师生为她募集30142.1元爱心款。我校的孝雅教育真正做到了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辐射一个社区。
3、提高了教科研水平。教师是学校开展孝雅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同时也是实施孝雅教育的受惠者。教师的教科研水平有了显著提高(见附页)
4、促进了和谐社会建设。“以德促智,以智育德,德知互动”。实施了孝雅教育,师生关系更和谐,家校联系更密切,学校舆论更良好。
5、丰厚了学校文化。“孝雅教育”是具有浓厚人文特色的德育实践活动,终极目标是让学生在成长的道路上,孝塑本心,雅行天下,成为一个幸福的人,让学生的孝雅行为成为潘家小学的文化名片。孝雅特色教育丰厚了学校文化,彰显了学校的人格魅力。
武进区潘家小学
2013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