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武进区教科研课题
结题鉴定书
课题名称: 开展孝雅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课题负责人: 周黎洪
工作单位: 武进区潘家小学
组织鉴定单位: 武进区教育局
鉴定方式: 会议集中结题
鉴定日期: 2014.12
常州市武进区教育局教育科研规划领导小组制
一、课题组核心成员名单
序号
|
姓名
|
职务、职称
|
工作单位
|
对课题研究的主要贡献
|
1
|
胥志东
|
校长、中学高级教师
|
武进区
潘家小学
|
全面负责,关注课题进展
|
2
|
杨建东
|
副校长、中学高级教师
|
武进区
潘家小学
|
副组长、负责实施、教师培训
|
3
|
秦 勇
|
校长、中学高级教师
|
武进区
潘家小学
|
数学学科中的渗透研究
|
4
|
钮里平
|
校长、中学高级教师
|
武进区
潘家小学
|
语文学科中的渗透研究
|
5
|
周黎洪
|
教育处主任、中学高级教师
|
武进区
潘家小学
|
制订计划、撰写报告和总结、实践操作
|
6
|
李永清
|
总辅导员、中学高级教师
|
武进区
潘家小学
|
学生社团、少先队教育
|
7
|
张文
|
信息处主任、
中学高级教师
|
武进区
潘家小学
|
校本教材的教学研究
|
8
|
鲁利玲
|
教科室成员
中学高级教师
|
武进区
潘家小学
|
英语学科中的渗透研究
|
10
|
赵雪芬
|
班主任
中学高级教师
|
武进区
潘家小学
|
校本教材的教学研究
|
二、研究目标与内容
(一)研究目标:践行“孝塑本心,雅行天下”。
1、通过研究,构建小学生孝雅素养培育的教育内容体系。
2、通过研究,形成孝雅教育特有的评价体系。
3、通过研究,强化小学生思想道德意识,养成在各种场合能行孝行雅的习惯。
4、通过研究,提高学校孝雅教育的研究水平,打造德育特色学校。
(二)、研究内容
1、构建小学生孝雅教育内容体系。
2、开展“孝道”教育,帮助学生在成长中学会感恩,增强学生的善良心、责任情心、爱国情,培养未成年人的良好道德品质。抓好“雅行”教育,帮助未成年人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
3、研究和制定系列的孝雅教育评价机制。
4、开展“孝雅教育”,形成德育特色学校,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者和谐的大教育。
|
三、研究过程
(一)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2008年9月——2011年12月
(1)探讨、研究、制定项目主题。
(2)准备研究。讨论研究孝雅教育校本教材。
(3)组织教师培训。2011年10月13日,全体班主任在张卫平校长带领下,分别前往马杭中心小学、李公朴小学和区机关幼儿园,进行班主任建设现场学习和经验探讨。接着,又举行“我要学习,我要进步”班主任学习培训交流会。12月15日,组织了班主任进行了培训,邀请了湖塘中心小学的全国优秀班主任王晓波老师来校作讲座,促进班主任队伍的专业化发展。多次邀请专家为家长作讲座。
(4)成立学校孝雅文化环境设计组,设计孝雅文化长廊,构思校园孝雅文化建筑。
(5)确定项目组成员分工及合作事项,确定项目实施的内容、方法和途径。
2、第一研究阶段:2012年1月——2012年12月
(1)完善孝雅教育项目设计。
(2)加强实践操作,做好反思总结工作。
(3)形成我校孝道教育校本教材草稿。确定雅教育以《文明礼仪规范读本》为内容。
(4)布置校园孝雅文化,布置孝雅文化长廊。做好孝雅教育专题网页。
(5)研究和制定系列的孝雅教育评价机制。
(6)强化师生的孝雅行为。依托项目研究,学校获得了常州市绿色学校、区和谐学校、区平安学校、区廉洁诚信示范学校。2012年,六(1)、六(3)开展了《我爱我家》为主题的区级中队观摩活动,本次活动活动武进区一等奖。
3、第二研究阶段:2013年1月——20014年6月
(1)进一步完善孝道教育校本教材。
(2)组织开展各类孝雅教育活动。2013年4月,六(1)班开展以《让生命如花绽放》为主题的中队活动,拍摄的视频分别获得市、区生命教育展评一等奖。
(3)专家引领,深化研究。2013年1月,孝雅教育课题接受了区教科室中期评估;4月份,进行了区督导评估,本项目研究得到了专家组的好评。一致认为孝雅教育有特色,工作做得踏实,活动搞得有了灵性,富有儿童趣味。
(4)形成一些有价值的阶段性的成果。2013年12月,学校于被评为常州市德育特色学校,2013年12月,通过了常州市节水型学校;2014年1月,德育月项目《孝塑本心,雅行天下》被评为武进区“低碳德育工程”特色奖;2014年4月,学校以《践行孝雅教育, 放飞星星梦想》为主题在常州市范围作了交流,六年级学生举行成长仪式,参加成员有江苏省少工委副主任华耀国,上海《少先队活动》总编沈瑞,执行主编侯玲玲,中国少年报记者张可,常州市少先队总辅导员张莉等及各大新闻媒体。5月开展了《博爱天使情满潘小》红十字工作系列活动获得区“博爱杯”红十字知识竞赛优秀组织奖。
(5)做好项目研究的各类活动资料的收集和上传工作。
4、第三阶段,总结评估阶段:2014年9月——2014年12月
(1)整理研究资料,撰写研究报告。
(2)对本项目研究作出全面评价,展示成果。
(3)深化研究,推广成果。
(二)研究过程
我校设计了以“访——读——品——行”为研究过程,以学校、家庭和社区的交互活动形式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探索实践为特征的学校孝雅教育活动框架,全面实施项目建设工作。
(一)、访——探孝雅教育之源
1、建立孝道教育基地。常州太湖湾旅游景点——中华孝道园,让学生领略中华民族的孝道文化,为学生提供了最直观的教育课堂。潘家敬老院——组织学生孝心实践、敬老助老活动的最佳园地。
2、采编感恩教育故事。我们充分利用时间,以“前人的故事”和“身边的故事”板块为内容,组织学生开展了孝雅故事采编活动,感悟孝道文化的精髓。
(二)、读——造孝雅教育之势
读在校园。校园内做到环境熏陶,行为引领。
1、校园环境熏陶。布置“孝文化”、“雅文化”的古今图画、名人警句、诗词歌赋等,通过全方位的环境布置,使学生受到熏陶,得到启发。
2、校园行为引领。加强修炼,规范从教,创新课堂,锤炼教艺,讲究实效,让自己成为学生发展的引路人、校园创建的文明人、社会进步的时代人。
(三)、品——悟孝雅教育之真谛
我校组织多种形式让学生进行深层品味。
1、活动中品悟。使孝雅教育在活动中引领,在活动中升华。
2、学科中品悟。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孝雅教育,增强报恩和责任意识。
(四)、行——提孝雅教育之效
实施孝雅教育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孝塑本心,而是为了雅行天下。
1、结合传统节日组织开展孝雅实践活动。开发节日教育资源,组织开展孝雅实践体验活动。
2、设“感恩日”倡导孝雅实践活动。创设了“感恩日”,即把每周的周日定为“感恩日”,以此来实现孝雅教育的经常化、生活化和制度化。
3、家校联手开展孝雅实践活动
我们认为,家庭是孩子生命的孕育之地,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空间。因此我们孝道教育从家庭社会入手,在家庭中要注重树家风、树规范、树模范。
树家风。通过家长学校,对家长进行培训,掌握教育方法,制定一系列的要求。
树规范。开展“节日访长辈”活动。通过“学孝”“正雅”,进一步了解长辈们的学习、工作和思想,接受熏陶和感化,让学生感知生活的艰辛。
树模范。家长在率先垂范的同时,加大“孝雅”认知教育,邀请当地“孝子”、“贤媳”、“孝雅家庭”等,请他们作报告。
4、寓孝雅实践于常规训练之中
学生以“学孝雅—行孝雅—传孝雅”为模式,将学生孝雅实践与“八礼四仪”教育训紧密结合起来,做到环境优雅、谈吐儒雅、情趣高雅和行为文雅。
一是组织学生开展“学孝雅、行孝雅、传孝雅”活动。
二是组织开展“学雅规、行雅态、扬雅风”等活动。“孝道存我心中,雅行看我行动”。让学生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劝导、感化身边的人和事。
三是强化行为矫正。各班根据《各年级段行孝雅目标》和《潘家小学星级学生评价表》的要求,定期组织学生开展孝雅的讨论活动,每天自查,每周互评,每月班内推荐孝星雅星,期末进行文明班级、校园十佳孝雅小标兵和星级学生的评选。(见两张附表)
5、共建和谐社区
在社区活动中注重:(1)价值取向:行孝雅不是做给别人看的,而是自身修养、品位的需要。(2)践行孝雅,不从众,不攀比,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3)建立社校平台,倡导“学校主导,家庭互补,校社联动”的三元框架。
|
四、研究成果
近几年来,通过研究和实施孝雅教育,有效促进了学校办学质量的提高,各方面取得可喜的成效。
1、提高了师生修养。全校老师把感恩运用到工作中去,并升华为一种工作态度,一种敬业精神。学生通过各种孝雅教育,更懂事了,更明理了,行孝行雅已成为学生的一种行为习惯,一种生活方式。
2、产生了辐射效应。在新建学校过程中,潘家企业名流捐款500多万元,每年有贤德人士向学校捐款。2012年,六(3)班的杨澜同学被诊断为B2型胸腺瘤晚期,全校师生为她募集30142.1元爱心款。近几年分别捐赠给了病患老师、武进特殊教育学校残疾儿童和青海等地的贫困儿童,每年均超10000元以上。我校的孝雅教育真正做到了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辐射一个社区。
3、提高了教科研水平。教师是学校开展孝雅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同时也是实施孝雅教育的受惠者。教师的教科研水平有了显著提高(见教师个人成果附页)
4、促进了和谐社会建设。“以德促智,以智育德,德知互动”。实施了孝雅教育,师生关系更和谐,家校联系更密切,学校舆论更良好。
5、丰厚了学校文化。孝雅特色教育丰厚了学校文化,彰显了学校的人格魅力。孝塑本心,雅行天下,师生的孝雅行为成为潘家小学的文化名片。(学校成果见附页)
|
五、成果推广打算
在近几年的研究中,我们取得了一些成果,准备在以下几方面进行推广:
1、优化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环境。
我校大力开展 “孝雅小标兵”的评选表彰活动,形成了人人争当“人人争当小标兵”的浓厚氛围。准备在各社区广泛开展“文明使者”的评选推荐活动,切实做到班级、年级、学校和各村、各小区都有各自的“文明使者”,营造良好的“两行”教育的舆论氛围。并通过新闻网、武进日报、常州日报等刊物,大力宣传孝雅教育的成果,向社会传递正能量。
2、提高居民的文明素养。
在学生广泛开展孝雅教育,学校变得更加安全、文明、规范与和谐,社会和家庭更加理解教育,支持教育和感谢教育。我校将继续在社区开展孝雅教育,让广大居民不断创造文明并享受文明。让讲文明,树新风,诚实守信成为广大居民普遍共识的行为准则,让行孝践雅的传统美德代代传承下去。
3、积极支持常州市文明城市的创建。在创建中,组织师生主动参与到“孝雅”教育活动之中,极大地推进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组织参加市区关于创建和谐武进的各类竞赛活动。
|
六、鉴定情况
鉴定组成员
|
姓 名
|
工作单位
|
工作职务
|
技术职称
|
签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鉴定意见
|
鉴定组组长(签名):
年 月 日
|
|||||
区教育科研规划领导小组审核意见
|
盖 章:
年 月 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