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数和因数的认识
武进区潘家小学 四年级组
教学内容:P70-72、试一试、想想做做第1-3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认识倍数和因数的含义,初步理解倍数和因数相互依存的关系。
2、依据倍数和因数的含义以及已有的乘、除法知识,通过尝试、交流等活动,探索并掌握求一个数的倍数或因数的方法,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个数的所有倍数,能找出100以内某个数的所有因数。
3、使学生在认识倍数和因数以及探索一个数的倍数或因数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数学思考的水平。
教学过程:
一、 认识倍数、因数的含义
1、摆图形、列算式。
(1) 明确操作要求:用12个同样大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每排摆几个?摆了几排?用乘法算式把自己的摆法记录下来。
(2) 整理、交流,分别板书:4×3=12 12×1=12 6×2=12
2、通过乘法算式学习“倍数和因数”的概念。
(1) 揭题:倍数和因数
(2) 根据4×3=12,你能说出谁是谁的倍数吗?你能说出谁是谁的因数吗?
(3) 提出要求:根据黑板上的另两道乘法算式,你能说说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吗?
3、练一练
(1) 同桌互练:自己写一个算式,让同桌说说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
追问:如果说谁是倍数,谁是因数,是否可以?为什么?
明确:倍数或因数都是指两个数之间的关系,如果说甲数是乙数的倍数,乙数一定是甲数的因数。所以上面的说法是不正确的。
质疑:
指出:为了探究方便,以后探讨因数和倍数的时候所说的数一般指大于0的自然数。
(2) 如果没有乘法算式,你能说吗?从2、5、9、12、20、36中任意选两个数,说说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
二、 探索找因数的方法
1、从练一练(2)谈起:其中36有好几个因数,能不能把这六个数中36的因数都说完整?36的因数除了这些还有没有?
2、同桌合作,把36的所有因数一个不漏的写出来,并尽可能把找的方法写出来。
3、组织交流,突出要点:有序、一对对地找
4、试一试:找一找15、16的因数,写下来。
5、引导观察发现一个数的因数的特点。观察上面几个例子,你有什么发现?(最小、最大、个数三个方面)
三、 探索找倍数的方法
1、过渡:同学们对寻找一个数的因数掌握得不错,那么会找一个数的倍数吗?
2、尝试:写出3的倍数
3、组织交流:3的倍数,重点交流找的方法(有序、一个个地乘)
追问:3的倍数写得完吗?怎么表示?
4、试一试:写出2和5的倍数
5、引导观察特点:观察一个数的倍数,你有什么发现?(最大、最小、个数)
四、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1
2、想想做做2 (1)先填表,再说说你是依据怎样的数量关系填写应付元数的?
(2)表中的“应付元数”都是4的倍数吗?为什么?
3、想想做做3 (1)先填表。
(2)排数都是24的因数吗?每排的人数呢?为什么排数和每排的人数都是总人数的因数?
4、游戏:看谁反应快
凡是学号符合以下要求的。请站起来,看谁反应快?
(1) 谁的学号是2的倍数?
(2) 谁的学号是5 的倍数?
(3) 谁的学号是8 的倍数?
(4) 谁的学号是24 的倍数?
(5) 谁的学号是30 的倍数?
(6) 谁的学号是1 的倍数?
五、 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